博客年龄:16年10个月
访问:?
文章:30篇

个人描述

姓名:萧山
职业:自由
年龄:25岁
位置:中国,**
个性介绍:
文学,旅游,高尔夫

谈马英九的“识正书简”论

2009-06-18 09:39 阅读(?)评论(0)

 

    台湾马英九先生似乎是不经意间提到了将来要提倡“识正书简”。也就是说要印刷体用繁体字,书写用简化字。当然这也不失为逐步统一两岸文字的一个过渡方案。实际上看习惯简化字的大陆人,读繁体字并没有那么困难。君不见,每日价大陆观众看凤凰卫视也照样看的津津有味。不会把意思看错了。台湾人能认识繁体字,看简化字当然更不在话下。究其原因是所有文章中都有大家共同使用的文字部分。两头一对照就猜出意思了。再加上象形文字的偏旁部首。很容易读懂意思。我们使用什么字体关键在于怎样更方便,怎样更容易学习。这当然是不言而喻的。我们书写简化字就失去了几千年中华文化吗?当然没有。这是一个伪命题。大陆的学者国学研究的成果比台湾要多的多。大陆的中医书籍照样得到传承。从来没有哪个人说因为看不懂繁体字而放弃研究。

    汉字的发展也是不断变化的。从甲骨文、篆书、隶书、楷书的不断演化过程中实际上是经常有繁体和俗体的变化的。俗体用的多了就成了正式的写法。并不是说谁保持繁体字谁就保持了正统中华文化。秦始皇统一中国的时候“书同文”是一个重要的政策。

    对于某些想强调台湾意识的人来说,继续沿用繁体字也许是和大陆拉开距离的一个手段。或者说白了他们认为简化汉字是社会主义中国的产物,使用简化汉字会与大陆趋同。看一下简化汉字的历史就会知道那完全是无知。实际上简化汉字是多少代中国知识分子不断努力的结果。近代简化汉字则从太平天国开始

    在太平天国控制的地区内,实行了简体字政策,以一批简化了的汉字,取代原来的汉字。这批简化了的汉字,部份是传统沿袭下来,部份则由太平天国新造出来。1909年(清宣统元年),鼓吹俗体字的《教育杂志》创刊,陆费逵在创刊号上发表《普通教育应当采用俗体字》,这是近代中国的发展和变迁里,首次公开提倡使用简体字。1920年2月1日,钱玄同在《新青年》上发表《减省汉字笔画的提议》一文。两年后,钱玄同等人又提出8种汉字简化策略。1935年8月21日,中华民国政府教育部颁布《第一批简体字表》,1936年2月被通令“暂缓推行”。1956年1月28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审订通过了《汉字简化方案》。其后又公布了《第二批汉字简化方案》,但因为字形过于简单且混乱,试用了约8年便宣布废除。1986年10月10日重新发表《简化字总表》,共收2235个简化字。

     其他华人地区也在进行简化汉字的试验。新加坡过去曾经尝试推出自己的汉字简化表。1976年5月,颁布《简体字总表》修订本,采纳与中华人民共和国的《简化字总表》完全一致的简化字。马来西亚在1981年出版《简化汉字总表》,与中国的《简化字总表》完全一致。泰国1983年底同意所有的华文学校都可教授简化字,实际教学中简繁并用。

     所以大中华地区的官方应该理直气壮地推广简化汉字的使用。大可不必担心“赤化”的嫌疑。书同文了才好与大陆更好的交流,更好地做生意。不要搞得同一个国家还要搞两个文本。何况简化汉字还是联合国的官方文字。将来越来越多的外国人都在大陆学习简化汉字。你不会希望外国人看不懂你的文件吧。总之,尽快在华人地区采用简化汉字是件很好的事情。

     简化汉字有其不足之处。 很多汉字由偏旁、部首这些字根组成,用这些字根,学起就比较快捷、方便。简化汉字把这些改变或去掉了,学起来没有规律可以遵循,得靠死记硬背。同时,多音、多意字的增加。但是总得说来便于学习,便于书写,便于普及,特别是适合于电脑显示与打印。符合时代的发展。13亿人已经习惯了简化汉字,这是不可逆转的事实。其他地区的华人只有趋同一条路。
    尽早地采用简化汉字是一件对台湾、香港、澳门政府、儿童、商人、出版商、市民都有利的事情,真是善莫大焉。

  最后修改于 2009-06-18 09:42    阅读(?)评论(0)
 
表  情:
加载中...
 

请各位遵纪守法并注意语言文明